烧钱、摇摆、换帅,快手“三战”出海内幕(7)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在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双重压力之下,主流互联网平台都在收缩“过冬”,快手也不例外。据了解,快手本轮“降本增效”中,海外业务首当其冲。至此,快手“三战”出海,又告一段落。
根据快手2022 Q1财报,其营销费用95亿,营销费用率45%,同比下降18.6%。和2021Q4一样,2022Q1,快手营销费率的同比下降,主要来自海外业务的战略收缩,包括海外团队的人员优化、海外营销预算投入的降低。
营销费用以外,快手在行政、研发费用方面的同比增长,均为过去6个季度最低值。费率的持续优化,才让快手的亏损收窄。
快手2022 Q1财报显示,其毛利87.8亿元,毛利率为41.7%,高于预期。经调整亏损 37.2亿,同比下降34.1%,经调整亏损率 17.7%,大幅优于预期。
在连续两个季度的收缩之后,前任商业化负责人马宏彬,也就是快手营收占比第一部门的负责人,转岗负责国际业务。坊间传闻,这位被外界称为快手“三号人物”的高管一度有离职想法。但一个明显的结果是,在三战不利的国际业务板块,如果马宏彬还不能干出起色,或许真的会面临离职。
目前,马宏彬还没有新的动作出来,快手未来可能的“四战”出海的征程,还需要时间来慢慢观察。
快手“三战”出海的功过是非
国际业务,似乎成了快手的“不能承受之重”。
回顾快手6年出海历程,三次战略调整,三拨高管来来去去,作为公司级别的战略,快手出海的决心显然不够坚决,目标反复变化,投入亦反复纠结。
行业从业者对霞光社表示,快手出海的战略始终不清晰。快手国际化业务,外界只能看到它对TikTok的跟随,看不到自身有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最终的结果是,钱也烧进去了,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而在业务参与者的描述中,快手国际业务则带有投机色彩。对快手来说,国际业务像是讲给资本市场听的“第二曲线”故事,快手高层都希望以较小投入快速看到亮眼的数据,一旦碰壁就马上退缩。Kwai的反复调整是如此,Zynn的突然上线和关停亦是如此。
有市场人士评价,相比字节系“大力出奇迹”的高举高打,快手高层热衷于“低成本高回报”模式,无论是在对产品的打磨,还是烧钱的决心上,都不够狠辣。
这背后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致命问题:在出海伊始,快手的资本实力就和对手字节不在一个级别上,当字节轻轻松松拿出10亿美元收购Musical.ly,快手根本无力应战。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