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超人”历史性节点背后,经历了哪些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变迁?(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从Cat.4开始以及以上级别的终端主要针对手机终端,这些级别需要更高速率,而Cat.4以下级别更适合物联网,尤其是Cat.1的定义,对后续物联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国内移动物联网中速率主要是Cat.1的终端。3GPP在R12版进一步降低终端等级,首次定义的Cat.0的终端等级,工作带宽为20 MHz,上下行速率仅为1Mbps。3、LPWAN标准横空出世从2013年开始,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进入人们视线中,低速率、低功耗的物联网场景需求越来越多,Sigfox、LoRa等非蜂窝物联网技术开始成为业界宠儿,大范围攻城略地。3GPP阵营现有的物联网技术不能满足LPWAN场景需求,面对非蜂窝技术的弯道超车,3GPP阵营专家们快速响应,针对LPWAN的需求,开始制定新的标准,并于2016年R13版本中冻结了基于蜂窝网络的LPWAN标准,而且一次性发布了3个标准,即eMTC、EC-GSM和NB-IoT,其中eMTC是基于4G LTE网络的演进,EC-GSM是基于2G GSM网络演进,而NB-IoT则是相对独立的物联网标准。3GPP这三大LPWAN标准的问世,在业界产生了巨大反响,成为移动通信产业的一大亮点,似乎承载了蜂窝通信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未来。当然,这三类技术后来的命运差别很大,尤其是EC-GSM问世后不久就惨遭抛弃,NB-IoT和eMTC则分别受到了全球不同国家地区和运营商的青睐,直至今天形成了明显的市场格局。4、5G和后5G时代的物联网技术随着5G的商用,业界将目光聚焦于5G支持的物联网技术上。从5G最初提出的三大场景来看,eMBB更多是为支持移动互联网需求而生,而uRLLC和mMTC则更多是为物与物通信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5G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初衷。当然,5G三大场景是高度凝练的总结,沿着以往物联网的发展路径,业界仍然关注5G标准体系中重点支持物联网的技术方向。3GPP在设立标准研究方向时,充分考虑到物联网场景和需求发展的趋势,已启动了多个重点方向的研究,笔者认为最为典型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RedCap的标准化工作。RedCap全称是Reduced Capability,即“降低能力”,是在5G R17阶段确定的专门方向,相对于eMBB和uRLLC,它可以说是轻量级的5G,但相比NB-IoT这类低功耗广域网,其性能高一些。今年6月,R17已完成冻结,首个RedCap标准问世,业界开始依据标准推动其商用化进程,我们看到一些芯片厂商开始了首款RedCap芯片的研发。长远来看,RedCap具备了4G物联网的大部分功能,能够在一张网络中实现不同等级终端的通信接入。另一方面是无源物联网的标准化工作。3GPP R18版本已将无源物联网纳入研究项目中,多个代表也开始了无源物联网前期研究工作。在3GPP全会上,多家企业代表认为,无源物联网将形成千亿级连接规模,当前大量行业已明确了需求。在非3GPP阵营大力投入和发展新型无源物联网技术,满足大量场景需求的同时,若3GPP阵营对其不重视,尤其是当前3GPP现有技术无法支撑无源物联网需求,则未来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被非3GPP阵营占据,因此3GPP对无源物联网的研究应该加速。当然,3GPP还推出了针对车联网、卫星物联网等方向的课题,这些也构成了移动物联网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十多年来3GPP阵营的努力,才构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支持目前数十亿移动物联网终端的接入,并持续形成支持百亿甚至千亿接入的能力。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