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厂商不怕行业谈之色变的“未成年人充值”?丨游法解读第6期(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最终认定苏某一方主张案涉游戏账号充值行为系由其本人实施的证据不足,判决苏某一方败诉。
二、游戏公司应如何避免类似法律风险?
网络游戏用户低龄化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瞒着父母往游戏内充值大量金钱引起的退款问题屡见报端,但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本案可能存在以未成年人充值为由向游戏公司恶意退款的问题。那么作为游戏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充值避免被恶意退款呢?
首先,游戏公司应当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加强用户注册登记时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校验,尽可能筛查出虚假身份信息,进一步引导用户填报真实身份信息,有效识别未成年人用户;
其次,游戏公司可以增设人工客服,制定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消费退款审核机制,设置明确合理的举证规则;
再次,游戏公司要进一步完善游戏内的防沉迷措施,对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权限进行细分,对游戏充值金额,游戏时长,游戏时段加以限制,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过量游戏、过度消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游戏习惯和游戏消费观念。
三、遇到类似诉讼应做好哪些准备
实践中,遇到此类以未成年人充值为由涉嫌向游戏公司恶意退款的案件,在诉讼中应积极举证证明本案可能存在的恶意退款情况,重点可以围绕以下方面:
第一,通过账号的游戏行为举证账号的实际使用者 。根据游戏规则设定,用户可以自主决定游戏昵称、角色、聊天交友,游戏的后台数据还可以揭示用户的游戏时间、登录地点、既往充值情况等游戏习惯。相对成年人,未成年人游戏交友多为学校同学等同龄人,而且游戏时间多为节假日等比较规律的时间段。特别是针对多次、长期的大额充值金额情况,游戏公司可以结合账号的游戏昵称、游戏时间、游戏好友等情况综合判定,有效防止未成年人充值的同时避免被恶意退款;
第二,审查账号游戏内消费情况 。一般而言,游戏内消费产品符合未成年人喜好,父母发现后及时向联系客服反映情况,比较符合正常的未成年人监护人在发现未成年人有类似的行为后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如果存在未成年人长时间多次进行充值交易,监护人未尽到一般监管义务对其进行制止,导致损失扩大情况,游戏公司仍可主张父母一方疏于管理存在一定过错,减少退款金额。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