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6年的房多多赴美IPO,“SaaS+房源”模式能让资本市场买单吗?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1、买卖房屋的服务需要怎样的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卖房”这个模式是有很大市场的,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这个领域又不同于其他的领域,不完全是看是否让消费者使用起来舒服,更核心的竞争力是平台的房源数据,包括房源、也包括历史的成交等详细的数据,所以这个不是一般的半路杀出来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做起来的,是需要在这个行业有深度的原始数据储备的。
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有强大的服务能力,我们知道其他的互联网改造的领域也许是不需要建立强大的线下服务团队,但是买卖房子这个事情是绝对需要的,房子是巨大的资产,涉及的金额巨大,都需要慎重,以减少风险,如果仅仅是买卖双方是无法达成合作的,所以必须有线下的服务团队,房多多明显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2、房多多的雄心和落寞2011年房多多成立了,成立之初是以改造房地产行业的姿态诞生的,小米改变了手机销售的格局,带来了互联网思维,而高房价一直是让众多消费者难以释怀,所以房多多团队带着改变房地产的初心做出了这样一款产品。
房多多的第一个阶段是销售新房,因为二手房源房多多没有任何的房屋数据优势,在当时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席卷之势,房多多的诞生被众多资本看好,而购房者也十分看好房多多,希望在这里买到更低的房子。但是最后购房者发现房价还是这样,房多多的房子并没有便宜。
我们知道房子的生产流程,到了销售环节,其实占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个是大宗产品,和一般几十块、几百块、几千块的产品不同,最后销售环节所占的成本比例是很低的,这就导致购房者是无法在这个平台购买到更便宜的房子的。而且无法建立护城河,平台的门槛低下,竞争者众多,所以这个阶段房多多并没有实现如期的目的。
房多多的第二个阶段是销售二手房,2015年,在卖新房的模式中败下阵来后,房多多开始转向做二手房的买卖,并且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急剧诱惑力的模式“直买直卖”,就是完全去中间化,买家和买家直接成交,然后平台收取固定的费用2999元,这个模式看起来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完全实现 了去中间化,而且成交后的收费大大低于传统的费用。
但是这个模式最的问题是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有过买卖房屋的人都有一个经历,那就是首先要有足够多的真实的房源,然后是实地勘察,购买一套房子需要看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一般的人根本 就无法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就完成这个工作,作为卖方,如果要完全由自己来操作的话,也是浪费了巨大的精力,而且还可能由于流程不完善,导致最后双方无法信任导致无法成交。所以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根本就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在利用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最后的失败是必然的。另外就是房屋的买卖是低频的事件,一个家庭可能一辈子也才有2次这样的经历,你才收取2999元的费用,你的团队那么高的薪水是谁发工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团队运营。
在第二个阶段房多多也基本失败了,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再次转型做“产业SaaS+房源赋能”,这个模式听起来很高大上,本质就是自己做一个数据库,然后吸引更多的房屋交易经纪商和经纪人入驻,以此来达到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自己就只做一个平台,其实这样的模式,58同城的房产频道也是这么做的,房多多有什么竞争力?
3、未来的房屋买卖+互联网赢家会是谁?我更看好的是链家,链家主要做线下房屋交易起家的,全国门店众多,积累了庞大的城市房屋是数据库,所以打造了贝壳网,把线上的资源都导入到贝壳,真实房源可以说是全国之最。同时线下拥有众多的门店以及服务团队,能够提供良好的一条龙的交易服务。
他拥有足够的要素,贝壳今年3月进行D轮融资,估值100亿美元,融资12亿美元。
而房多多本次的预期融资规模是1.2亿美元,才是贝壳的十分之一,而最开始房多多的融资规模预期是8亿美元,这都显示房多多估值一再缩水,资本市场并不看好,房多多的商业模式一再失败,以颠覆者的形象诞生,在2014年万科的高级副总裁肖莉加入后达到了高点。
任何行业都可以被巅峰,只是你必须是真的抓住了行业的痛点,消费者的痛点,然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自己以为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同质化比较严重的行业,房多多已经从当年直卖模式,逐渐放弃梦想为经纪人派单,这种模式改变的确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营收,但是相对来说同质化的竞争也是最没有效率的竞争。有人可能类比当年的易居中国,虽然本质上略有不同,但是其实模式大同小异。
国内房产平台现状:国内如今房地产信息平台交叉竞争十分激烈。虽然有几家偶尔能够脱颖而出,但是整体上还是混战,逐步有淘汰者出现,比如爱屋吉屋,平安好房。互联网需要巨大的信息量为基础,所以国外成熟的经纪人系统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一般采取整合信息的模式。而国内大多数房产平台之间还在不停的竖起各种壁垒,恶性竞争。如今在房产平台上一眼望过去,同类型的平台比比皆是,我们举例来说说他们细微的差异,贝壳找房,安居客,房多多。
贝壳:贝壳是链家的子公司,链家大家都知道,线下为主的门店模式。暂时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互联网上面房地产二手不好做,只能是一个信息撮合。买房是交易频次比较低的行业。不像电商,频次低金额大撮合就难。贝壳虽然目标是兼容第三方中介,但实质上还是拘泥于链家自己的房源。
安居客:前身58同城。和贝壳有一定同质性,问题在于,其和贝壳同属于腾讯序列,但是互掐不止。曾起诉贝壳盗取自己房源信息。
房多多:早年的房多多是讲直购模式,一边连着开发商,一边连着房东,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后来直购模式逐渐萎缩,改为主要给经纪人赋能。SAAS,平台即服务。从上市业绩看,其营收大跨度增长,今年上半年的GMV比去年翻了一番。但利润依然捉襟见肘,招股书上面利润为1亿人民币。我们说上市期间必然有所发力,这点利润相较于其900多亿的成交量,的确有些微不足道。
国内房产交易网站的问题:
1、房源真实性和有效性。并没有一个公正的系统来判定房产级次优劣。如果我们在国外,你可能会找到Zillow。国内房源相对来说更加错综复杂,这也是大多数传统房屋中介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若说买房,街头巷尾,历史悠久的中介一定知道的比网上数据多很多。
2、各自为战的问题。各大房产交易平台,实际上依然是依托于自己的线下能力。即使现在在线上打拼,他们也会谋求落地。所以,他们甚至会为了房源交叉而起诉对手。这种情况在未来一定是整合,整合成单一平台来扩大房源基数。
3、还是需要更多的政府信息管理和注入。通过更多的手段,比如卫星遥测,实地勘测,来让房产信息更加透明和客观。是房产交易更加便捷的关键。
4、平台没有办法阻止线下经纪人绕过平台交易。而平台本身促成交易的费用并不低。
至于房多多,房多多美股上市,可喜可贺。然而大家都知道美股是一个宽进严出的市场,比如蔚来汽车,也顺利上去了,但是业绩不佳股价承压。房多多虽然为开发商带客和为经纪人服务的理念很有互联网的感染力,但是终究还是非常趋于同质化。
不需要太多的脱颖而出,如今的房产平台,最好的方法,是合纵连横。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