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电商的提线木偶(6)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拼多多是很难卖高价产品的,一是平台低价推荐的原因,二是很多下沉用户确实对高价产品不买单。这也就促使我们难以在商品质量上下功夫。”可见,平台太过于鼓励低价,间接导致的是平台整体商品质量的下行。
据光子星球了解,天猫的流量分配更偏重加权计算,包括图片、价格、发货失效、客人评价、转化率、点击率等多重因素作为考量。这于平台的用户生态以及消费层级定位等息息相关。
因此对于很多具备资金与供应链实力的商家而言,想要扩大经营规模,以及做产品升级,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在拼多多、淘特等一个平台内布局,而是根据平台定位的差异,选择天猫、京东等跨平台经营。
平台的流量推荐逻辑已经间接助长了商家之间的恶意比价行为。一众商家想要在拼多多、淘特平台立足,则不得不面对这无限的价格竞争。
江露表示,在这种平台氛围下,商家之间已经默认达成了低价竞争的共识。像上述所说的抄袭图片文案并以低价蹭流量的现象,在拼多多早已是家常便饭。
江露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商家一般有两种方法应对。一是提升自家产品质量,但见效慢周期长。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以更低的价格对冲,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干掉对方”,这也必将面临价格战升级的局面。同时会加剧某一行业,或某一品类的头部化效应,很多中小商家便阵亡在这场漩涡之中。
平台在主导流量的情况下,已然不再需要像初创期一样直接出面补贴掀起价格战,平台主动出击的属性被弱化。如今更普遍的现象是平台以流量调动商家行为,商家内卷,间接实现低价的结果,平台以此获得在行业竞争中优势。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