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3C电商 > 正文

多抓鱼低买高卖惹众怒,文艺情怀背后是赤裸裸的商业贪婪(2)

2022-09-07 09:55来源:未知编辑:admin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几年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猫助宣传了一波多抓鱼的原则,即不卖哪些书。大体来说,多抓鱼宣称不会卖伪科学、反智、信息过时的书籍。猫助还公布了多抓鱼的红黑榜,最不畅销作家名单中,唐家三少、郭敬明等赫然在列。很显然,多抓鱼用户主体是文青,青睐的是严肃文学,对流行快餐,则不太感冒。

(图源多抓鱼猫助一席演讲截图)

表面上看,多抓鱼营造文青风格,会劝退一波圈外用户,缩减了受众规模。但这让多抓鱼的用户更加精准和聚焦,同时黏性更强。而且,在多抓鱼上卖书或卖书的人,有一大部分的确是出于对这个平台的喜爱,情怀的作用并不小。

至此,关于多抓鱼的关键词已经可以提取出来了:自营、二手书、文青、B2C……它的每一个特征几乎都和闲鱼完全不同,多抓鱼通过差异化的路线,在更加细分的领域里走出了自己的二手平台经营道路。

低买高卖,文青情怀抵挡不了商业逻辑

回到开头的多抓鱼负面新闻,这起事件的核心其实就是低买高卖。前面我们分析了多抓鱼的特征、用户受众等,但回顾到最核心的商业逻辑来说,多抓鱼本质上摆脱不了“二道贩子”的角色。回收和卖出之间的差价,再扣除中间的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只是,75元卖给多抓鱼的衣服,被平台以翻了8倍的价格卖出,无论哪个人遇到都难免破防。

有一说一,多抓鱼客服的回应虽然可能情商不高,但也算实诚。用户看到的可能只是8倍价格带来的暴利,平台方则在诉说背后不容易看到的成本。 类似多抓鱼这种平台,它们需要承担的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比较容易看到的二手物品处理、存储、运输成本和公司经营成本,另一个则是不容易看到的物品贬值滞销乃至卖不出去的风险。

猫助曾公开透露过,多抓鱼会以机器算法来判断二手物品的回收价格,核心机制是物品再次销售可能性和定价。理论上说,多抓鱼给用户的回收价越低,这项物品二次销售的风险就越高。

(图源一席演讲视频)

但问题在于,算法并非完全是机器决定的,影响它的更多是背后的人。用户和多抓鱼之间,用户是更为弱势的一方。 作为用户,我们无法判断多抓鱼的低价高卖是真的为了弥足“亏空”、承担风险,还是就是为了高额的利润把用户当成冤大头。

坦率说,小雷个人对二手衣物交易的市场行情了解不深,对千元衣服75元回收的合理性可能也做不了准确的判断。不过,多抓鱼近期上线的二手电子业务,则是小雷相对熟悉的领域,还是能点评一二的。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