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之跨越鸿沟:让用户「天天用而不自知」,才是成功的关键?(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这并非意味着 Web3 不会成为一项同等重要的运动——它将彻底改变各行各业,重塑过时的权力结构。
而能在 Web3 中取得成功的个人、公司和组织,都必须能够将其复杂性进行抽离。
若想成为主流,Web3 需要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使用
↯ 本内容 来源; 链捕手
撰文:Rex Woodbury,Index Ventures
编译:链捕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早在 90 年代,加密专家 Nick Szabo 就创造了术语「智能合约」。在一篇 1997 年发表的论文中,他写道,智能合约「将协议与用户界面结合,使计算机网络中的关系更正式与安全」。简而言之, 智能合约可自我执行,其买卖双方间的协议条款直接嵌于代码行中 。 为了解释智能合约,Nick Szabo 以不起眼的自动售货机为例: 在自动售卖机中,交易规则被编写在机器中。你按下数字,选择要选购的商品,再投入钱。如果投入的钱足够多,机器就会吐出产品。编写好的规则就这样执行了一次交易。 智能合约的原理与此相似,它们对于 Web3 至关重要。将规则直接写进代码,智能合约不需经过中间环节即可进行交易。自动售卖机使你能不经过商贩而买到零食;智能合约使你能不经过银行家、会计、律师、或其他中间人,而完成任何事。 Web3 是 2021 年的热词,到 2022 年,它更是趋于主流,也许可以成为《牛津词典》「年度词汇」的初期争夺者? 谷歌搜索「什么是 Web3?」在 2021 年第四季度稳步上升 在媒体报道中,「Web3」正在快速取代「crypto」(加密货币),成为描述去中心的、用户所有的安全网络的总称。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利事:Web3 意味着进步和创新,而 crypto(加密货币)则与繁杂、投机和其他十几种负面联想相连,这些联想在过去十年中(不幸地)已被固化,现今可能使这项运动偏离正轨。Web3 也许是一场必要的形象重塑。 但关于 Web3 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永远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其原因在于 Web2 是一场前端变革,而 Web3 是一场后端革命 。换而言之,Web2 重塑人们互动的界面,而 Web3 重建屏幕后的机制。这并非意味着 Web3 不会成为一项同等重要的运动——它将彻底改变各行各业,重塑过时的权力结构。而 能在 Web3 中取得成功的个人、公司和组织,都必须能够将其复杂性进行抽离 。 例如,人们不需要了解加密货币挖矿的工作原理,也不需要认识挖矿设备。事实上,把这些东西隐藏在后台可能更好。 比特币挖矿设备;Web3 应该抽离复杂性 普通人不会了解区块链、可替代性、或稳定币。他们也不需要了解。如今大多数人都不了解 HTTP,这是 1989 年开发的一种驱动万维网运作的超文本传输协议,但他们每天都依赖于它。 这就是为什么自动售货机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动售货机的运作原理,但平均每人每年在自动售货机上的花费是 62 美元。人们不需要了解内部工作原理——除非他们是自动售货机的维修人员(在我们的数字世界中做类比,他们可能是智能合约工程师。)但人们的了解已足够:你把钱放进去,一罐汽水就出来了。这就够了)。 如今 Web3 尚未「跨越鸿沟」——我们还处于科技采用周期中的「早期接受者」阶段。尽管 OpenSea 在 2021 年的交易量达到 140 亿美元,但它只有约 25 万的活跃买家和卖家;70% 的交易量仅来自约 2 万用户。而 Ebay 有 1.83 亿买家。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若想成为主流,Web3 需要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使用 。若要实现这一点,一种方法是用易理解的比喻将复杂概念抽离。我会举两个我常用的例子,都来自谢尔曼·沃什吉尔所著的优秀作品《通证经济》。 比喻1:Web3 钱包就像是真的钱包。 你的 Web3 钱包是你进入 Web3 世界的门户。在最简单的形式下,你的钱包是一个软件,让你能不依赖于第三方而安全地发送和收取加密货币。你可以在以太坊上使用 MetaMask,在 Solana 上使用 Phantom,或在 Terra 上使用 Terra Station。为了进入 Web3 世界,人们需要钱包。 一个 MetaMask 钱包 值得庆幸的是,「钱包」是一个熟悉的概念——Web3 钱包以熟悉的方式运作。正如实体钱包装有你的驾照、健身房会员卡、好市多会员卡以及其他身份标识一样,你的数字钱包也包含你的数字身份。就像你在酒吧刷卡时,要打开物理钱包来显示身份,你在网上打开数字钱包,来展示你的数字凭证。例如,当我在 OpenSea 上买东西时,我就会亮出我的 MetaMask 钱包。 钱包包含两种类型的钥匙:公钥和私钥。公钥相当于一个账号编号,可以随意与任何人分享。不过,私钥是(想不到吧!)私人的——你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份密码,有且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沃什吉尔使用了一个我更喜欢的比喻——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比喻: 比喻二:公钥就像一把挂锁。 想象一下,我想给你发一条信息,但我不想让任何人截获它。我请你送来一把(未上锁的)挂锁,并由你保管钥匙。我把我的信件放在一个盒子里,用你的挂锁锁住,然后把它寄回给你。只有你,用你的挂锁钥匙才能打开它来接收信息。挂锁是公钥;你的挂锁钥匙则是私钥。 巴黎的爱情锁桥 人们可直观理解这些概念,因为它们并无新意。但如今缺乏的是 Web3 的解决方案。例如,MetaMask 最初是为开发者设计的。尽管它坐拥超过 2000 万的用户,但它远远不够直观。在 Web3 中能获胜的产品必须去除所有的复杂性。若想让数十亿人使用 Web3,产品需要做到极致简洁又不失优美。 除了具体的比喻,还有一些公众熟悉的广泛概念,将有助于消解 Web3 的神秘性。 以去中心化为例。「去中心化」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词汇。人们拥护中心制,认同负责人的存在;如果表述不当,去中心化可能会传达出一种失控的状态。但相反, 去中心化应传达一种享有自主权的意味——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不再流向看门人,而是流向人民 。我经常想到 Vitalik 的一句话: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