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创家云从科技姚志强:做人工智能的技术信徒(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云从科技的故事,诞生于中科院的一间实验室。
“我们与周老师一起在实验室的时候,找到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乐趣,才最终坚定了要走这条路。但未曾想,后来AI技术突破以及软硬件的迭代会这么快。” 姚志强回忆。
作为云从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姚志强为人低调、腼腆,寸头发型维持多年不变,是典型的技术类创业者。与周曦相识多年,姚志强的本硕博同样就读于中科大,是周曦的师兄。
虽然头顶“中科院孵化”、“AI四小龙”等光环,但“有技术却不太懂商业”,也曾让团队在创业中踩了不少坑。
在姚志强看来,令其在创业道路坚持走下去,除了兴趣驱动,更多源于对技术的信仰。
“我们这些技术出身的人, 永远都对技术抱有一种信仰。总认为技术一定能产生巨大的作用,技术一定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影响我。对技术人来说,永远都抱有这样信念。” 01——————————做to B业务不能窝在实验室
2015年,周曦、姚志强把团队从实验室“解放”出来独立发展,云从科技就此成立。
即使拥有技术能力,但创业初期要想拿下订单并非易事。姚志强还记得当年跑客户的艰辛。
“ 我们有技术,但并不太懂商业 。为了拿下一个银行项目, 整个团队从重庆拉去了广州,在那里蹲了有一两周的时间,没日没夜地跟客户沟通交流 ,听他们聊难点、需求、困难,探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如何与智慧银行融合,最后形成了几十页的PPT方案参与竞标。 结果,银行拿着PPT说,从来没有供应商给他们写过十几页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页起 。” 姚志强笑言。
在创业初期,类似驻扎客户处的故事很常见。姚志强得到的最大感受是,做to B业务就要与客户绑在一起,深化在一起。
“ 从内心里一定要和客户站在一起,而不是在实验室内,自己想着怎么给客户做设计,这样距离实际场景会差很多,一定要给客户去做沟通、交流 。”
随着2016年一场人机大战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热潮,以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为代表的国内“AI四小龙”迅速成为了明星独角兽。2022年5月,云从科技成功登陆在科创板上市,成为“AI四小龙”中第二家上市的企业。
不过,与AI风口相伴而生的,还有AI商业化落地的瓶颈。姚志强坦言,人工智能虽然迅速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并没能如大众所期待的那样取代人类智慧。
“ 人工智能还无法做到在任意场景都可以完成任务 。特别在更高深或更难的问题上,人工智能并不能完成得非常好,这也是业内提到的泡沫释放期。但实际上,这也是技术发展的正常阶段。我认为, 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在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只是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无限智能的状态。距离要完全取代人类,依然差得很远 。” 02——————————形成行业价值闭环 是AI盈利的关键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