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模型人才遭哄抢!盘点5大学术重镇10大产业玩家(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2021年底,孙茂松团队发布了机器中文语言能力评测基准“智源指数” (CUGE) ,以评测和推动中文NLP的发展。其他成果不多赘述,但此处不得不提的有三个。一个是AI写诗模型 “九歌” ,训练过程中学习了80万首中国古诗;另一个是语言表征模型 ERNIE (和百度文心大模型同名) ,可与当时任务最优的BERT媲美;还有以中文为核心的预训练大模型 清源CPM ,这是智源“悟道·文源”的前身。 另一支赫赫有名的清华系NLP队伍,是交互式人工智能 (CoAI) 课题组教授 朱小燕和其学生黄民烈团队 ,他们先后提出过 SentiLARE 、 StoryGPT 等预训练模型。 黄民烈本人不仅参与了“悟道”大模型的开发,还基于大模型和对话系统的学术背景,在前年创办致力于打造“超拟人大模型”的 聆心智能 。去年12月,聆心智能推出首个产品 AI乌托邦 ,用户可通过其与定制AI角色对话;在去年年底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后 (投资方包括智谱AI) ,不到一周前,聆心智能又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
△ 黄民烈 至于不久前从京东卸任,回归学术界担任清华电子工程系教授的 周伯文 (旗下还有一家公司衔远科技) ,也在NLP、人机对话打磨了多年的研究和业界经验。
清华不是这轮浪潮中唯一的宠儿。随着AIGC和类ChatGPT产品相关话题日益高涨的热度,国内大模型人才市场好不热闹。 为此,量子位梳理了百家争鸣的国内产学研界大模型重镇,代表性机构和代表性人物,共计 5支学术界团队和10大产业界力量 ,排名不分先后。当然极有可能挂一漏万,欢迎在评论区中补充。 首先是5支学术界团队:
01:复旦邱锡鹏教授团队不鸣则已,复旦大学教授 邱锡鹏 带领的NLP团队没有丝毫预告,猛然在中国激起类ChatGPT产品第一朵浪花。 产品名称MOSS,致敬《流浪地球2》里拥有自我意识的AI,参数量比ChatGPT小了一个数量级,在训练方式上,直接选择和其他AI模型进行对话。MOSS即将面向公众进行内测,还要在3月马不停蹄开源代码。 据公开资料,邱锡鹏是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研究方向为中文NLP、开源NLP系统、可信NLP技术、对话系统等,共发表CCF-A/B类论文70余篇,并主持开发了开源NLP工具FudanNLP 、FastNLP。他与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教授 黄萱菁 都来自复旦大学NLP实验室,二人均在复旦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黄萱菁的研究领域为NLP、文本检索、云计算,复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8年前后,她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MIT,现在是复旦大学AI、NLP学科方向带头人。曾入选入选“人工智能全球女性”“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提名学者”及“福布斯中国2020科技女性榜”。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