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会替代我们吗?(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最重要的是,接入互联网信息并不意味着实现了人工智能对全人类知识的整合,而只是对 公开的数字化信息 的整合,大量权威的资料依然以闭源形式或以实体文件形式存在。 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受到人类现有知识的开源与数字化进程影响。 不仅如此,ChatGPT也无法保证其答案合乎道德、客观中立。
人类自身对于道德、立场等问题尚未达成一致,遑论以程序语言表达复杂的伦理规则——但正是这些差异与复杂性造就了人类的独特与多样。
尽管ChatGPT在训练数据选取方面尽可能追求广泛、全面地覆盖不同领域与话题,依然可能存在 非客观的倾向 ,如数据选取者与数据标注员的偏好、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对一段文本的理解或评价,导致一些主观性的标注结果,进而影响表达的准确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通过多轮审核与校对进行修正。
△严重的“双标”依然存在 而当GPT语言模型脱离安全的训练数据集,直接接入互联网,便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带有极端主义、歧视性的信息。近期关于测试中的“新必应”人工智能发表危险言论的消息层出不穷,但比起对人工智能“失控”的恐慌,人类更应该自我反思:
作为人工智能学习样本的互联网数据正是由人类所创造的,“新必应”的极端言论只是人类自身的镜子。 人类在互联网上的平均道德水平决定了人工智能的道德水平。 人们期待一个善良、客观、包容的人工智能的诞生,但这只有在人类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心存友善之时才是可能的。
△得到“令人不安”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源于Roose先前带有不良意图的刻意引导
在人工智能触碰到人类智能的“天花板”之前,也面临着数据与算力的现实问题。
一个类似ChatGPT的千亿级别参数的大语言模型的构建,需要大量标注数据集作为训练参数,并经过细致的人工调试与数据反馈,在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上耗费巨大;大模型的训练与运行对GPU算力的需求也是巨大的。
根据国盛证券报告估算,以ChatGPT采用的GPT-3模型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140万美元。而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访问需求,ChatGPT也面临着更大的算力提升需要。
除资金与人力成本外,这些算力的实现同样依赖于能源基础设施以及服务器冷却系统的建设,对电力的大量需求增加了碳排放量,服务器冷却水的排放也容易影响当地水温水质,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将造成巨大影响。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