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推翻加密算力门槛:物联网的安全桎梏会被就此打开吗?(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物联网加密的空白画纸,
谷歌只点下一个墨点儿
毫不夸张地说,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是一次让加密标准重新来过的机会。
很显然,谷歌是想依靠Android系统的开源优势,来进一步实现对更多标准的把控,甚至增加自己在硬件芯片设计上的话语权:物联网设备使用我的系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我能提供一套适配性更强加密标准,不仅有利于普通设备物联化、智能化的进程推进,同样会影响到未来谷歌可能推出的芯片,以及AIot的计算平台结构。
这样看来谷歌的新加密标准,几乎是非出不可了。
应运而生的Adiantum,从技术根源上就抛弃了原本的AES模式,选择了另一种密码“ChaCha”,利用哈希算法加密生成随机数后,再进行哈希解密。这种加密模式和AES最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计算资源的调用上,即使没有特殊芯片的支持,Adiantum仅通过CPU资源也能实现高速计算。在类似ARM Cortex-A7这样的芯片上,Adiantum的加密解密速度要比AES快了5倍。
这种加密模式的出现意味着两件事:第一,加密将不再是物联网芯片降低成本的牵绊;第二,对于PC、智能手机等IT设备的芯片设计还可以继续优化。
当加密问题被解决,本来就对芯片要求不高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放心大胆的应用上一些廉价的老款芯片,降低设备物联网的成本。而不再需要留出AES空间的PC、手机芯片,也可以再多塞进几个“XPU”来提升性能。
不过作为一种刚刚出世的新加密算法,Adiantum还有漫长的挑战王者之路,谷歌开发者表示虽然自己认为Adiantum的安全性已经足够,但也欢迎各位白帽子前来挑战。和当年联邦政府“强推”AES不同,谷歌作为企业推出一种加密算法,能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软硬件生态的全力配合,恐怕还是二话。
就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恐怕不少用户都会怀疑:谷歌会不会在加密算法加“后门”,在关键时刻用来反制中国物联网系统呢?
所以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Adiantum都还只是谷歌埋下的一枚棋子,是物联网加密空白画纸上的一粒墨点。
闭环生态上的开源表演
当然谷歌并不是提出解决物联网安全的唯一角色,终端的加密也并不是维护物联网安全的唯一路径。在通信技术、云端、API接口包括法律法规层面都需要多线进行,如此看来,谷歌最适合的模(jing)仿(zheng)对(dui)象(shou)应当是非微软莫属。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原标题:IDC:苹果 iPhone 是英国手机销量之王,三星、诺基亚、OPPO、谷歌挺进前
智能硬件2022-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