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活不到 0.1 亿,飞书没有奇迹(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飞书成了字节“大力出奇迹”方法论的又一试验田。这套饱和式攻击的打法甚至一度引起同行的惊讶。钉钉CEO叶军曾对外讲过一个细节,钉钉一家客户公司,飞书专门派了60多人在公司周围驻点,“我们都震惊了。”
过去十年间,字节成为继华为、阿里、京东、美团之后,员工人数最快突破十万人的科技互联网公司,且仍在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总人数已超过16万人。
靠着高饱和人才密度的不断试错,字节跳动基于今日头条和抖音两大王牌产品,不断孵化新的业务,如对标知乎的悟空问答,切入爱优腾领地的西瓜视频,社交产品多闪、飞聊,To B服务飞书、火山引擎等,被外界冠上了“App工厂”的名头。
但这套围绕机器分发,快速复制流量扩张的打法,在涉及B端产业链时开始失效。
在江一看来,企业服务做大规模大致有两条线,第一条线是横向延展,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而这考验着一家公司的成本结构是否合理。只有在收入能够覆盖支出的前提下,这条路线才能无限叠加。
据一位接近飞书内部的知情人士分析,飞书现在恰恰存在结构问题,即 过于依赖强运营推动增长,在费效比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时,就上马规模化扩张,使其难以发挥互联网软件的规模效应。
“服务1万人,投入100万元,服务10万人,同样只需投入100万元,这才是理想的费效比。一家公司必须得是时间的朋友。”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飞书的商业模式当下主要依靠批量复制人均单产,但代价就是人员增加,成本也水涨船高。
第二条线则是纵向延展,争取服务客户更长时间,其背后考验的则是企业服务平台的续约率强弱。
但这条路径上同样布满陷阱:要么服务的这家公司第二年没了,要么这家公司规模缩减,都将直接影响企业服务平台的收入增长预期。
而且,这条路径上还时刻充斥着激烈的竞争对手,反过来将企业服务平台的付费空间被无限挤压。
典型的例子如云服务,在过去几年为了抢夺订单,大打价格战,甚至出现过一分钱中标的极端现象。
但相比应收且需要马上兑现收入的横向延展,纵向延展的故事可以为企业服务平台带来更大估值想象空间,因为它是以未来合作估算收入。这也从另一个维度解释了为什么飞书们都瞄向了大客户,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能带来更高的软件付费,还因为它们背后续约率所带来的资本光环。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