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经验 > 正文

明年经济会怎么样?

2022-07-20 22:21来源:未知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明年的经济会怎么样,我实话实说,总体来看,国家经济会迎来一次伟大的反弹,但是从个人的经济生活来看,你的明年会更穷。

去看网络媒体上宣传的各种经济指标都向好,一些经济指标可能出现了负增长的问题,但是国家定的总基调一定是明年会报复性反弹,明年会比今年更好。这么说当然没有错,今年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都因为这场疫情和国际上的各种纷乱受到影响,基本上全社会的经济都是萎缩的。这种萎缩不是因为战争而造成的,所有的工厂,设备和生产力也都在,只要人们安心复工,那么这些生产力会在短期内迅速恢复.

所有的生产产能也都会达到以往水平,甚至超过以往,所以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明年只要疫情控制住了,整体局势没有出现恶化,那么每一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都会回暖。不论是GDP,CPI还是各项指标都会报复性的上涨,并且回到理应有的那种发展水平上,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些杂七杂八的媒体并没有欺骗我们这些平民群众。

但是另外一个核心的问题,也就是今年的经济确实受到影响,而为了维稳保持整个经济基础。不论是对于房地产有抑制限制,改成促进也好,还是对金融寡头的一些纵容,鼓励他们投资也罢,亦或是都有互联网进行反垄断从而保证整个市场秩序满足其他企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些与每一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说这当然有关系了,我没说是这种关系,我说的是这能够直接决定你月薪多少,能够决定这么多大学生能够真正找到好工作么?就不要痴心妄想了,经济的总体发展生产力并没有迅速恢复,但是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种恢复是没有直接体验的。未来的经济情况对于个体而言会更加困难,因为生产力已经太过发达,导致了我们的需求不足。我们的互联网加速度非常迅速,这导致了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说实在的,全世界有90%的工作都是一种中介性质的,但是现在所有的技能,技术技巧还有知识都可以在网上廉价甚至免费获得。很多人的饭碗和盈利能力都大打折扣,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互联网加确实使生活变得更便利,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但问题就在于,90%的人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都是一种中介性质的。国民经济的最基础的,能够使老百姓赚钱的东西都是在赚差价。

也并不是说互联网加使中介环节取消,民众的生活就会变好,中间环节并没有取消,只不过是过去千千万万个小商业小实体转变成了现在一种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从原先更多的人参与到的这种中间商盈利模式当中逐渐过渡到单一互联网公司的垄断。中间商并没有消失,而是完成了个人向互联网公司的转移。所以也造成了互联网以及各大垄断企业的利润层层抬高,而老百姓的生活则更加困难,确实淘宝解决了3000万人的就业。

但是3000万人就业的背后是6000万人失业。不是说保守到要消灭淘宝,消灭网店,而是说这样一个过程应该在其合理的范围之内,而并不是转眼一瞬就有得这样一个结果,你要给另3000万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适应,让他们重新在这个年代里找工作,而不是一转眼把他们代替。今天这3000万人失业,明天就是另外3000万人失业,总之一定会轮到那一个曾经嘲笑别人的人。到那个时候你再抱怨的话没有一点作用,甚至还很讽刺。为什么美国那么发达,美国的技术也从来不出问题,但是美国选举的时候依然用人工记票呢?为了解决就业啊!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步入2020年岁未,即将迎来全新的2021年,进入尾声的2020年充满着很多变数,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疫情至今尚未缓解,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估,2020年全球经济成长率将达到-4.4%,IMF还下调了2021年全球GDP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预计明年将增长5.2%,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片惨淡的同时,反观中国,由于疫情控制成功,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与全球相比宛如平行世界,然而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经济前景乐观的2021年,仍有几道生存关卡不能悼以轻心。

2020年中国是唯一在新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中持续强劲反弹的主要经济体,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推动经济强劲反弹的动力,不难发现出口和投资是主要引擎。前11个月,中国出口2.31万亿美元,增长2.5%,11月出口同比增长21.1%,创下2018年2月以来最高增速,疫情和封锁造成国际上对防护装备和电子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等的巨大需求,支撑了中国的出口繁荣。2010年到2020年中国GDP翻翻,但债务增加了三倍,达到280%,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特征十分明显,今年11月M2同比增长10.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存款的增长多为派生性存款,截至三季度未,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同比增长13.5%,也就是说每元GDP的增长大约需要70元债务拉动。可喜的是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16.9万亿,同比多增3.1万亿,尽管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占相当比重,A股市值从50万亿增加到70万亿,但脱实就虚现像有所缓解。

当债务率达到较高水平时,需要将国内需求从投资转向消费来减少对债务的依赖,这要求居民的家庭收入从现在42%提高到至少70%,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从政府和资本精英向家庭部门大幅转移财富的具体制度安排,如果单纯靠对家庭的大规模收入再分配来促进消费,那么内循环最终难以顺畅。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至今同比仍然是负值,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5%,近期市场食品价格和国际原物料价格都呈普遍上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CPI和PPI还在下降,叠加工业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和应收帐款增加,充分说明通缩的程度正在加深。当前,表面上看居民消费正在恢复,但从消费信贷增加的情况来看,居民消费的来源愈来愈依赖负债的增加。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11.8%,上升到2018年的34%,消费贷款(不含房贷)占社会消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2年4.4%上升到2019年的36%。在过去5年间居民部门债务增加了4倍,占GDP的比重达到62%。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对中国经济而言,要实现6%以上的增长,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旺盛的外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理由是,其一,由于有效疫苗的出现,主要经济体大致在明年7月恢复正常,从明年3月起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会有所收敛,7月份以后逐步下降。其二,明年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不可能退出,因为通胀率2%和失业率4%两个政策目标实现起来很困难,因此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至少在7月份以前人民币仍有升值压力。宽范的美元流动性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这就给外贸企业带来双重压力,出现有订单无利润甚至亏损的情况。其三,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表示既不会马上取消关税,又无意贸易谈判,美国如何与盟友一道对中国开出贸易条件以及与其盟友如何制定统一对华贸易策略都是未知数。其四,2020年强刺激的政策后遗症到2021年可能会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加杠杆和延期还贷的后遗症,经济增长后货币流通加速带来的通胀压力等等,都会影响到明年的货币政策。

在辞旧迎新之际,不确定性成了媒体的高频词,这个世界会好吗?叩问成了每个人最大的疑问。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坚信2021年会比2020年更好,至少新冠疫情困挠不会在2020年让我们倍受折磨,双循环作为长期战略正式提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的堵点会逐步消解,经济运行会越来越健康。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逐步正常化,中国经济的复苏将越来越平衡。RECP为亚太区域经贸合作迎来更多机遇。眺望2021,如果要给新的一年一个预期,那我选择2021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上。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
低碳城市是如何建成的?谈谈国际低碳城市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低碳城市是如何建成的?谈谈国际低碳城市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

技术经验2022-08-11

马云说“致富未来在农村”, 那么农村未来的致富人群是哪类人? 马云说“致富未来在农村”, 那么农村未来的致富人群是哪类人?

马云说:“致富未来在农村”,那么农村未来致富人群是哪类人?商业大咖马云

技术经验2022-07-27

我国为什么很少能拍出引领科技发展的科幻片? 我国为什么很少能拍出引领科技发展的科幻片?

第一很大一部分经费都支付给明星当片酬了。第二技术特效上和国外差距大。第

技术经验2022-07-26

武汉发展这么快,靠的是什么? 武汉发展这么快,靠的是什么?

武汉发展这么快靠的地理环境和实力。 一,地理环境, 1,中原中心城市, 2,

技术经验2022-07-26

如何看待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 如何看待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

当前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我国只有长三角城市群入选,而国内与长三角能够相提

技术经验2022-07-25

运用经济生活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运用经济生活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由这些知识中延伸出来的吧。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促进国民经济又

技术经验2022-07-23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表示 老师也要我做这题,我二师的。。 我自己找的: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

技术经验2022-07-23

美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 美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

美国经济增长率现在大概在3%左右的水平上。相比中国和印度、越南等经济增速

技术经验2022-07-21

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关键支撑? 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蒸汽机发明前的几千年里,人类的生活没有太大差别,秦始皇与李世民还有朱

技术经验2022-07-23

人口多真的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动力”或“红利”吗? 人口多真的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动力”或“红利”吗?

印度的人口多,并不是它的红利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印度人口的文盲率非常高。

技术经验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