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支付宝:小年轻都在用,中老年有点慌(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村儿里的支付宝
春节期间难得返乡,远远望去故乡还是那个故乡,却不同于儿时记忆中的模样,逛上一圈总会愕然它的变化。
在我们村口,赵姨经营着一间不大的小超市,她声称“小时候还抱过我”。为了走亲访友,我去她的小超市备了点礼品,其间,抽空寒暄了几句。
适逢春节,生意很红火,从里到外都摆满了礼盒。我注意到柜台上醒目地摆着两个二维码,记得去年还是没有的。“村儿里的商店都兴这个哩。”赵姨提高了嗓门说。
“但用的大多都是小年轻,上了年龄的,还是用不明白……”赵姨说着声音低了,好像自己也不是很会的样子。
她表示手机支付方式很普及了,那二维码还是儿子给她打印的,说支付宝还打了广告呢,后村那边还刷了墙呢——
村里的支付宝:小年轻都在用,中老年有点慌
早在2014年,蚂蚁金服就曾宣布将农村化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并且配合阿里巴巴集团的农村淘宝项目让支付下乡。的确,很多村子里出现了“农村淘宝”这样的服务站点,但村民对它的存在无疑像是看“外国人”。
此外还称,在浙江建德、桐庐等地建起了“支付宝县”,让农民可以在手机上获取挂号、缴水电费等各种公共服务。
随着线上支付增速的逐渐放缓,加之新零售顺势而出,移动支付的战火在线下全面引爆。
2017年初,支付宝专门成立了移动支付事业部,并开始大力推广收钱二维码,由此,支付宝逐步地渗入四五线城市和中老年群体中。
来势汹汹的微信
在互联网消费的浪潮里,在技术和资本的裹挟下,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俨然成为了支付市场的头部阵营。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份额已经分别为54%和37%。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在线支付软件,二者几乎霸占了所有大小门店。
在我们村这里,连卖烤红薯的大爷都在车上挂了个二维码的牌子。大爷笑着说,也不用换很多零零角角的小钱来给顾客找钱了,他们拿着手机照一照就行了。
问到大爷用哪个支付的人多时,大爷说,照绿的那个能多点……
村里的支付宝:小年轻都在用,中老年有点慌
上街逛一圈,不难发现,无论是商场超市、菜市场还是路边的摊贩小店,随处可见支付二维码。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摊贩摆放的二维码可能没有支付宝,但一定有微信。
可以说,支付宝本身就是搞跟“钱”相关的事情,像什么理财产品,借呗花呗,生活服务的业务,几乎是覆盖了所有的支付场景。
但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尽管基数很大,但人均消费水平是低的。年轻人当属相对消费能力强的,带有社交功能的微信,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用户粘性高,如同发红包,微信支付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就培养了起来。
支付宝:小年轻都在用,中老年有点慌
众所周知,留在农村的留守人口,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至于小年轻们,都捧着一腔热血远行在外辛苦打拼为有一天出人头地。正因如此,恰恰是这一群中老年人扛起了农村支付市场的大旗。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从5.00%提高到7.50%,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特点,而且程度还在不断提高。话说,这样的使用群体,对于支付宝的使用未形成习惯,普及度不高,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适逢春节期间,年轻主力军返乡,他们带着从大城市接受的新型支付思维在农村普及,遍地二维码的快捷消费模式,似乎一夜间落地开花。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