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快资讯 > 正文

把糖果当保健品卖给老人 这些骗子成了“亿万富翁”

2022-07-15 16:01来源:未知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64岁的安徽淮南市居民韩(化名)至今不敢相信。她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服用高价保健品半年多。实际上,它们只是便宜的糖果,对她的病没有任何治疗作用。

近日,淮南警方成功打掉一个销售假冒保健品的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冻结涉案资金和资产2亿余元,缴获金条38公斤。此前,该团伙几乎每天都以网络直播的方式教授所谓的“保健课”,给观众洗脑,然后在微信群里推销他们的“保健品”。

他们声称,这些产品可以预防和减缓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和关节痛的症状。很多人相信这些产品,争相购买。



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网安大队展示查获的部分虚假保健品。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其实就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普通糖果,销售对象专门针对50岁以上的人群。

7月9日,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李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团伙专门针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诈骗,并针对这一群体制定了针对性的“说话技巧”。代理商在全国20多个省份开设了600多家实体店,超过26万中老年人加入了他们的微信群。

这些动辄上百元的所谓保健品,本质上就是普通的糖果。最便宜的出厂价每斤才几元,最高的也不超过20元。经过调查和讯问,民警发现主要嫌疑人可谓“假到底”。他们为自己发明了“院士”、“干细胞治疗负责人”等头衔,发明了产品的功效。一些嫌疑人甚至用了假名。

“入群者必须50岁以上”

2021年10月下旬的一天,退休多年的韩随旅行团去了河北秦皇岛。途中聊天时,同行的一位老人说,在一个网络直播平台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专业的“讲师”来上健康课。“‘讲师’都是有医学背景的院士,50岁以上的人可以免费看直播,还可以答题领红包”。

听完这些介绍,韩考虑到自己有关节痛、骨盆骨折、颈动脉斑块等情况,感动不已。后来她被拉进了一个叫“科学法律健身班”的微信群。该群共有200多名成员,群成员称群主葛某某为“大掌柜”。葛某某告诉群友,只有50岁以上的才能拉进群。

加入团后,韩很快加入了讲学大军。直播前,群成员在一个名为“微赞”的直播平台上,输入个人手机号和“大掌柜”发来的“门牌号”后,才能进入直播间。

根据上述操作,韩发现直播过程中有两名讲师(尹某某、冯某某)轮流讲课。讲座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开始,偶尔在早上某个时间直播,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几乎每天都有。

据其介绍,尹某某和冯某某都是医学专家。尹某某毕业于北京某知名高校中医临床专业。他是“北京某机构院士”,“干细胞治疗负责人”。具有20多年的医学临床经验,对骨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有深入研究。

讲座现场画面显示,“讲师”身后往往会有一些醒目的奖杯和证书。考虑到中老年人的视力,这位“讲师”特意在A4纸上手写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字也写得很大。为了更加醒目,标题还特意用红色加粗。比如,尹某某讲课时,在卷子上方写下“心气不足”的大红字,再在下方写下心慌、烦躁、易怒等六种表现。

为了让中老年人“巩固知识”,“讲师”每次上课还要求听众做笔记。由于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又长时间不写字,韩写笔记的时候手都在发抖,但她还是坚持做笔记。

“讲师”每次直播都会问两个问题让观众回答。韩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一段现场视频截图显示,其中一段视频的标题为:以下哪种食材可以清理肝脏毒素?并列出四个选项:A、胶原蛋白;b、P40解毒蛋白;c、乳铁蛋白;d .酪蛋白。

韩说,如果小组成员回答正确,他们还可以得到红包,以鼓励他们。每个红包一般都有几分钱。中老年人了解这些健康知识后,“讲师”开始展示“含有上述成分的保健品”,供患有相关疾病的中老年人购买。尹某某还说,自己的父母和公婆也在吃这些保健品,效果不错。

李杰说,犯罪嫌疑人在群里让中老年人回答问题,收红包,目的性很强。这些话题基本都集中在营养成分上,比如益生菌和维生素对人体有什么好处。中老年人收到红包后,答题热情提高,嫌疑人随后介绍所谓的保健品诱导购买。

多位受访者表示,尹某某在直播过程中有时会介绍一些自己开的中药药方。“他说一般病人最多服五剂就会痊愈,所以在医学界被称为‘阴五剂’。”“大家前期都掌握了自己说的知识点,觉得自己都是行家,于是纷纷购买他们推荐的保健品,有的人还会按照他的处方吃药。”

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她的家人知道她观看直播并购买此类产品时,他们都表示反对,并劝她不要上当,但她更相信“讲师”的话。另外,去医院看病很麻烦,做个检查也要花很多时间,尤其是疫情期间。去医院就更不方便了,所以她坚持要买这些保健品。

因为她的颈动脉有斑块,韩曾经一次花1396元买了40盒雪莲。她说,“讲师”鼓励大家购买“黄金搭档”(指一次性购买多种不同产品),是为了让中老年人感受到最大的实惠。

在“讲师”的指导下,韩先后购买了“针蓝果VC片”、复合益生菌冻干粉等十几个产品。她说,每次决定购买,她都会先把钱给微信群里的“大掌柜”10元作为定金。货到了服务站(指实体店)后,她可以自己去取,也可以送货上门,然后把钱交给“大掌柜”。

据警方介绍,在本案的受害人中,有一位陕西的老人一共花了6万多元购买了嫌疑人推销的几乎所有产品,有的还多次购买。

韩说,听完课,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大掌柜”反映,然后反馈给“讲师”。有团员曾质疑,为什么服用一段时间后没有缓解的感觉?“讲师”回答说,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坚持吃才能看到效果。不要半途而废。

今年5月27日,韩观看了当天的直播,并完成了当天的笔记。此后,“讲师”连续几天不在线。她不知道的是,所有的嫌疑犯都在5月30日被逮捕了。

包括韩在内的许多受害者说,他们听到自己被逮捕的消息感到很惊讶。“现在我才明白,家人的建议是正确的”。一位受害者说,她前几天做了体检。体检报告显示,她服用这些保健品后,“没有任何效果”。

主要嫌疑人都是“亿万富翁”

在抓捕之前,警方已经为嫌疑人的前期调查做了充分的准备。办案时,民警先从网络上获取相应的线索,线索指向后,开始实地走访。

5月中旬,办案民警走访淮南市田家庵区前锋村,发现一家销售保健品的实体店。这家店位于一栋老式居民楼的一楼,从外面看非常不起眼。

李杰说,这家实体店连门面和招牌都没有,所以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怀疑里面卖的产品可能有问题。警方发现,里面销售的所谓“保健品”,包装盒上并没有俗称“警察机动部队”的保健食品标志。

蓝帽标志是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天蓝色,帽状。业内俗称“警察战术分队”,又称“小蓝帽”。蓝帽产品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

办案民警徐洋说,经核实,这些产品都是没有任何批准标志的食品,没有任何保健和药用价值。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家商店的负责人李是这些产品在淮南的代理商。在淮南开了4家实体店(田家庵区2家,谢家集区1家,凤台县1家)。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实体店背后隐藏着一个“大公司”。这家公司注册地在山东省某市,核心成员为尹某某、张某某。他们在全国发展了200多家代理商。淮南某代理商李也招募了8个人成立了8个微信群,把当地中老年人拉进了群。这些群主被称为“大掌柜”。像韩一样,全国有26万多中老年人加入了微信群。

5月23日,淮南警方在固定了大量证据后,确定这是一个专门诈骗中老年人钱财的犯罪团伙,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全面调查。此前,发现案件线索并收集证据的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网安大队专门向市局进行了汇报。因为大队有侦查职能,分局决定大队主要负责侦查案件。

5月30日,淮南市公安局统一督导协调,田家庵分局负责指挥,网安、刑侦、治安、经侦等警力联合行动,出动40余名警力,对这家公司的淮南代理网点和位于山东某市的诈骗团伙总部进行收网。在山东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其中淮南9名(李及“大掌柜”8名),山东17名,其中包括尹某某。

办案民警透露,淮南8个微信群有上千成员。“他们网上卖产品,线下有实体店,让很多中老年人相信这是正规公司。他们认为那里有商店,他们跑不掉,所以他们相信他们的产品是正规的”。

警方查明,该案的两个主要犯罪嫌疑人尹某某、张某某,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有3亿多元的资金流入。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们每个人的非法所得都超过了1亿元。

当警察检查尹妻子的手机时,他们发现她手机银行里的余额有2000多万元,并在她家里发现了38公斤金条。尹某某交代,因为账户里钱多,觉得不放心,就买了1500万元金条存放在家里,作为留给女儿的财富;民警在查看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的手机时,还发现手机银行上的余额为4000余万元。

给老人“生病”和“危机”

在摧毁该犯罪团伙的同时,警方还缴获了大量假冒保健品。《中国新闻周刊》在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网安大队采访时,办案民警向记者展示了几十种产品。从外观上看,这些假保健品包装精美,名称混乱,如雪莲硒肽片、蓝果VC片、复方多维龟钙、人参四贴、铁棍山药粉、阿胶固元糕等。

据嫌疑人交代,这些产品是一些食品加工厂生产的,属于糖果或者固体饮料。出厂价从每斤几元到20元不等,不具备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

在查获这些产品后,警方还聘请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这些产品进行鉴定,结果是没有治疗作用。

经过审讯,两名主要嫌疑人的更多往事和作案细节得到进一步澄清。尹某某曾在北京某公司做业务员。他曾经在北京的一所医学院上学,所以他对药理学有一些了解。尹某某称其职业药师身份属实,但从未在医院工作过。所谓的XXX院士,干细胞治疗的掌门人,20多年的临床经验,都是捏造的。张某某曾在尚超工作,但他没有医学背景,对医学一窍不通。

据警方介绍,尹某某和张某某今年都在40岁左右。两人都从事保健品销售工作,2020年在山东的一个食品展销会上相识。看到保健品利润可观,便合伙于2021年4月在山东注册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并发展全国代理商,聘请“讲师”,开设网络直播室。

团伙与代理商合作时,不签订合作协议。为了更好地管理中老年人,一些代理商还招人建微信群,成为群主(即“大店主”)。这些假保健品的销售价格由尹某某和张某某确定,他们与代理商设定的利润比例为50-50。比如一个老人通过代理商下单购买1000元起的产品。代理商收到钱后,可以直接扣500元,再打500元到总公司账户。

尹某某、张某某还聘请冯某某为“讲师”,为冯某某虚构了医生、营养专家等身份。其实冯某某只是一个技工,没有医学背景。就这样,尹某某、冯某某向中老年人现场出现。被抓后,冯交代,他在直播中用的名字都是假的。不到一年,他分得36万元。

该犯罪团伙还制定了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话术,其中殷某某是话术的主要制作者。比如有人问这些保健品为什么没有小蓝标,对应的发言是“这是新资源产品,不需要小蓝标”。

在警方查获的聊天短信中,有老人询问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服用其产品,部分患者服用产品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团伙成员用事先准备好的话回复“都可以服用”“服用后的排毒反应”等。

据警方介绍,该团伙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特工(目前有材料和证据证实的有200多名)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如果他们不能回答客户的一些问题,他们会反馈给总公司,由客服来解答。“这种情况下,尹某某和张某某会让客服先百度搜索,然后将答案告知代理,再反馈给中老年人。如果百度回答不了,让客户及时去医院,遵医嘱”。

团伙总公司的客服人员基本都是20多岁的年轻女性,很多都是中专或者高中学历,缺乏医学知识。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各种话传达给全国各地的代理商,同时收集代理商提交的订单,他们进行统计,然后发货。

李杰说,他们在发言中明确提到要为中老年人“扣病”、“降危”。前者是指他们在微信群里说自己得了什么病,回复他们说自己缺乏某种营养,长期缺乏会导致生病;后者指的是夸大病情,让他们感到害怕,然后购买更多他们的产品。

“90%的受害者对家人隐瞒此事”

《中国新闻周刊》从办案民警处获悉,被抓获后,尹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表示非常后悔,没想到这个结局,也不想要这个结局。他说,自己的行为对中老年人造成了两方面的损害,“一是金钱的损失,二是病情的延误”。

“如果你的父母遭遇这种诈骗,你会有什么感受?”尹某某的主审民警李杰问道。尹某某回答说,他父母今年60多岁,也有一些疾病。如果他们遇到这种骗局,“我会很生气”。

警方表示,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涉案团伙在寻找合作食品企业时,都会精心挑选和比较。

《中国新闻周刊》翻看这些假保健品上的文字发现,曾为这个团伙生产的企业遍布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其中,位于山东某市的一家公司与该犯罪团伙合作了20多种产品。

李杰说,警方在了解受害者的情况时发现,90%的受害者都没有把自己购买这类所谓保健品的经历告诉家人。他说,“这个群体中很多人已经退休,有了一些积蓄,花钱的时候不用伸手给孩子。在被洗脑相信这些产品的功效后,他们害怕家人不再购买。同时,很多老人不和子女住在一起,他们也不容易发现自己在悄悄地拿这些东西。另外,这些团伙成员卖给他们的时候,阿姨有长有短,让他们觉得亲近。”

他说,此案涉及大量受害者。目前,围绕受害群体的梳理核实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一些老年人因为长期接受这种保健品骗局,被彻底“洗脑”。甚至在打掉团伙后,一些老年人服用后仍认为这些产品“有效”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本案中的受害者有的甚至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甚至在退休前就在正规医院工作。据警方介绍,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应变能力、反应速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没有高学历,没有医学背景也不会被忽悠。即使其中一些人学历很高,但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嫌疑人故意给这些产品起了雪钛、胶囊等名字,增加了他们的迷惑性。

李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假冒保健品养老骗局的性质是恶劣的,其危害不仅是让老人遭受财产损失,还会因为延误就医而造成病情恶化的危险。希望更多的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能从这个案例中吸取教训。

目前,该案嫌疑人仍处于刑事拘留阶段,警方即将提请检方批捕。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
广电总局开展广电广告专项整治,虚假宣传保健品收藏品等广告成重点 广电总局开展广电广告专项整治,虚假宣传保健品收藏品等广告成重点

原标题:广电总局开展广电广告专项整治,虚假宣传保健品收藏品等广告成重点

快资讯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