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互联网+ > 正文

科大讯飞走下神坛,AI行业迎来洗牌,5成语音公司可能被淘汰

2018-10-20 12:34来源:99科技综合编辑:时寒峰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科大讯飞走下神坛,AI行业迎来洗牌,5成语音公司可能被淘汰

  2018年,没有比人工智能(简称AI)大会更热闹的会场了。

  从国际级的AI大会,到BAT级巨头组织的活动,只要走进会场,就能看见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同台亮相。台上AI大牛激情演说,展示着科技感十足的PPT;台下挤满黑压压的人群,个个仰头聆听,生怕错过一句窥见未来的预言;展台上活跃着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一场场AI科技秀,刺激着消费者们眼球。

  AI战略已经成为科技公司抢占未来的抓手。去年,理科生李彦宏开放了DuerOS语音平台和自动驾驶阿波罗平台,文科生马云启动了NASA计划和阿里达摩院;前几天,腾讯组织架构调整不久,华为的全栈AI策略就风风火火推出。

  距离2019年到来还剩两个月。当CEO们走出气氛火热的会场,突然发觉冬季的寒风扑面而来。

  一年前,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的话犹在耳边:明年,有一大批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会倒闭。但国内人工智能企业不断关门的声音,刘庆峰还没有听到,反倒等来了市场对科大讯飞的广泛质疑。

科大讯飞,智能音箱,科大讯飞,股价,市场,薛云奎,长江商学院,语音交互,业绩

  “AI同传造假”、“打着高科技旗号经营房地产”事件连续发酵,科大讯飞总市值较之前千亿高点大跌6成,缩水到约430多亿元。

  盘桓AI语音领域王座长达多年之久的科大讯飞,就这样走下神坛。

  同样走下神坛的,还有AI。

  “人工智能其实就是统计学,只不过用了一个很华丽的辞藻,其实就是统计学。所有的人工智能利用的都是统计学来解决问题。”就在一个多月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homas J.Sargent(托马斯·萨金特)一语道出了AI的原形。

  此语一出,立刻引发了行业的广泛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很多人已经意识到AI被严重神话了。而在投资圈,随着寒冬的到来,AI也开始渐渐退烧,回归理性。

  AI浪潮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和之前不同,这次,几乎所有的行业和公司,都被卷入了一场焦虑的共振。

  高市值焦虑

  占据了国内语音识别领域半壁江山的科大讯飞,今年却遭受了来自AI的“痛击”。

  不久前,同传翻译员Bell Wang在知乎上爆料,在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科大讯飞就用语音识别把我们由英文翻译成的中文做成文本,再用机器人的声音读出去”。

  科大讯飞给出的解释是,这样做都是应主办方要求和邀请的。

  5天后,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副总裁、听见科技总经理王玮与Bell Wang语音通话了约1小时10分钟。Bell Wang的观点是,可以认为讯飞没有主动造假的行为,但是讯飞的营销和公关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客观上放任了媒体的过分宣传,导致了各方的误会,还从中得到了好处。

  不止这一次,科大讯飞之前也做过夸大宣传。

  今年二季度财报发布前的媒体沟通会上,科大讯飞高调宣布,旗下的讯飞输入法用户已突破6亿,引起业内质疑。中国互联网用户数今年6月刚突破8亿,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使用讯飞输入法。

  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年1月发布的《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盘点APP榜单》,在输入法市场渗透率上,搜狗、百度、讯飞分别居于前三位,其中搜狗输入法渗透率最高为41.26%,百度输入法为28.18%,而讯飞输入法的市场渗透率为12.9%,同比去年还大幅下降了18.8%。这样算来,科大讯飞6亿用户的数据存在夸大成份。

  炒作背后,暗藏着科大讯飞维持高市值的焦虑。

  从2008年上市到2018年,科大讯飞的市值10年间上涨了10多倍。即使最近又遭遇了“打着AI旗号开发房地产”的质疑,但科大讯飞2015年以后的市盈率一直没有低于100倍,现在也还有166倍。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31亿元的科大讯飞,10月19日总市值为437亿元。

  科大讯飞一直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并在近两年到达顶峰。

  语音识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当年科大讯飞的合作方们,诸如搜狗等,逐步成立了自己的语音团队,推出语音应用解决方案;BAT等互联网巨头也在成为科大讯飞的竞争对手。2017年,百度DuerOS平台宣布全面开放。

  从2016年起,为了扩大市场,科大讯飞开始从B端向C端转型,推出消费级产品。而2017年的“百箱大战”,让智能音箱瞬间成了白菜价产品;讯飞的翻译机在电商网站上仍然保持着2999元高价的同时,网易、搜狗、猎豹百元级的低端语音识别产品纷纷亮相。

  “在语音领域,人耳的误听率是93%,而当语音技术的准确率达到95%-96%以上,就可以商用。大家的准确率在商用层面都相差无几,而这时候,拼的就是资本和商业化能力。”三角兽联合创始人马宇驰曾说。

  阿里和百度、小米等公司入场虽晚,但在智能硬件上打起“价格战”,掌握消费场景入口方面,科大讯飞却没有和它们类似的补贴的底气。

  科大讯飞如此,中小类创业公司亦然。

  要让投资人甘愿掏腰包,就需要维持一个好的讲故事的能力。技术突破需要时间、商业化道路还在摸石头过河,将AI技术能力“神话”就成了最快最省钱的捷径。

  “夸大宣传、制造噱头,在人工智能公司中很常见。”一位人工智能技术人员对《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说。

  事实上,机器翻译的水平还远未达到取代人的地步。2017年2月,Google使用全新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NMT,在韩国世宗大学与人类译员进行了翻译对战。在50分钟内,双方同时翻译两段文本。结果NMT并未取得较高的评分。评委指出,NMT系统翻译出的文本90%都存在语法方面的问题。

  今年年初,AI大牛、当时任Facebook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的Yann LeCun怒斥第一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造假震动了业界。这台曾宣布“我要毁灭人类”的机器人,也不过是一台“机器类人音箱”而已。

  早期的国内AI创业公司中,更不乏这样的“造假”。一家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告诉《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很多早期的机器人和虚拟机器人上节目,多数是写好了剧本,或者直接由人工操控的。也有更多的公司,尤其是在车载、智能家居领域,为融资制作了精美的产品demo,却根本不具备落地应用的可能性。

  “有些假得我都看不下去了。”他说。

  另一位AI技术人员对《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透露:“做机器人技术的很多人都是在吹,真正的技术没有那么多,很多挺简单的东西,会故意说得复杂一些。”但他也表示,“前期就是要靠吹,才能拿到资源,才可能有更好地发展。”

  寒冬降临

  大洋彼岸,是另一片AI热土,但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名噪一时的人工智能企业Mayfield Robotics宣布,将于今年10月31日关闭。去年,他们推出了爆火的智能“Kuri”,但因母公司博世不再为项目提供支持而不得不关掉。

  今年7月末,美国人工智能旅游搜索公司Way Blazer因为资金问题而宣布倒闭,业界唏嘘不已。

  《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记者走访了3家人工智能公司,他们共同的观点是:AI公司倒闭潮将集中爆发在2018年底到2019年,直接原因是AI项目融资高峰期在2017年上半年,而一般融资的使用周期是18个月左右。

  光大新经济投资负责人艾渝近期表示,未来两年,90%的中国AI初创企业将面临“巨大困难”,而且资金紧缩“今年尤为明显”。

  过去两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几乎尝试了所有的应用市场:汽车、金融、安防、物联网、客服、零售、电商、医疗、广告、教育、法律、工业制造、航空航天……但大多处于探索、试点期。

  AI公司数量猛增的繁荣表象下,隐藏的问题如一座活火山,随时会瞬间迸发。

  制约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一方面是当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是达到同样的效果,其他技术路线成本或许会更低。

  之前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来自腾讯研究院的报告:仅在2017年上半年,6个月内中美就倒闭了超过50家AI企业。很多无人机公司都遇到了资金问题,亿航、零度大幅裁人,全球销量前三的Parrot也裁员三分之一。

  “单单是现在的100多家语音语言类公司,在这轮洗牌后,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会被淘汰掉。”一位语音公司管理层对《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表示。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分析,未来AI公司的倒闭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公司找到的需求是伪需求,不是真需求;其次,很多科学家太想打造平台级技术并实现突破,而没有专注在用户身上,或者是什么都想做。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司本来的团队做得不够好,因为会讲故事被某些VC投了,或者估值太高,钱花完了可能就融不到钱了。另外就是被BAT还有其他的企业碾压,这是一直会发生的。

  “想象力不够也是一个问题,大家都去做一样的应用。像人脸识别,每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写代码的时候做了人脸识别,然后做产品也做了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当然是有商业价值的,但我们需要15家公司来做吗?”李开复说。

  一位人工智能公司高管对《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透露,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处在A轮、B轮的AI创业公司,将会面临一轮估值缩水的风潮。

  在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于北京举行期间,中国货币网发布报告称,中国目前有14家AI公司的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总价值达到405亿美元。

  但很多被资本催长的AI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正在回归正常。李开复曾表示,据创新工场统计,“过去三四个月,AI公司估值已经下降了20%-30%。”

  “再下降20%-30%就合理了。”他说。

  与此同时,AI领域的兼并趋势开始出现。研究公司CBInsights 2017年8月披露,自2012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50家AI初创公司被科技巨头收购,其中约有47%有风投的支持。2010年至今,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AI领域进行了多达14笔收购,苹果进行了13笔收购,Facebook完成了6笔,英特尔、亚马逊、英特尔、微软各完成了5笔。

  在国内,这一趋势也逐渐显露。今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4月,阿里全资收购国内芯片厂商中天微;7月,国内AI芯片创业公司深鉴科技被美国芯片巨头赛灵思收购。

  地平线资本运营与战略副总裁潘杨家一认为,行业整合并购潮是大势所趋。他以AI芯片行业举例称,“资本市场的风向瞬息万变,私募募资今年面临挑战,市场存量资金有向头部企业汇集的趋势。我国涉足AI芯片的初创公司上百家,而造芯片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行业洗牌是大势所趋。”

  “不只是芯片,做算法、应用的AI公司,也需要考虑技术的差异化和商业化的护城河。”潘杨家一说,“对很多初创公司来说,并购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但这根本上取决于公司有没有被并购的价值。创业公司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技术、产品和落地的优势与差异化到底是什么。”

  算法天花板

  以AlphaGo为代表的AI的面世,让世人震惊,也让资本陷入沸腾,把AI推上风口浪尖,AI公司的估值跟着水涨船高,泡沫一层层堆叠。

  2012年-2016年,中国AI创业公司大批涌现。但从2016年开始,创业公司的增速放缓,资本对AI的态度也从疯狂慢慢转向理性。

  在2015年时,一听说哪个项目是业界或学界的技术大拿、科学家,VC就挤破脑袋投钱。

  2016年,很多公司纷纷参加国际比赛,比拼算法模型,争着刷分拿第一。

  2017年下半年,投资决策变得谨慎,有明确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的、具备一定竞争壁垒的公司,成为主流投资逻辑。

  到了2018年,投资人看重的是价值,公司最重要的还是把技术做到商业化落地,创造营收。在“钱荒”即将来临的冬天活下去,需要落地能力。

  而过高的估值,正在成为AI创业公司们的掣肘。

  清华大学推出的AI研究报告指出,到2018年6月,全球AI企业达到了4925家,美国2028家,名列第一。中国大陆1011家,名列第二;北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城市,达到395家。

  中国内地的AI公司估值普遍比美国、中国香港高出3-4倍。在HBCC港京共创投资执行合伙人何绍钧看来,这可能是用中国内地的人口规模来测算的。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徐景明的观点是,中国AI公司估值高是因为中国的货币多,钱多又出不去,这是供求关系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心态的影响,使得大家对AI公司的期待非常高;第三个是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有时候会催生高估值公司。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总体偏高。“现在绝大部分技术型的、平台型的公司目前还是一个to B的场景,但投资机构却把它们当作to C的公司来做。这样的公司,后续还需要多轮的融资支持它的成长。如果天使轮一下子把估值做到1亿,那A轮总得3亿,做到F轮怎么办?”

  虽然国内AI创业公司的融资金额仍在增加,但已越来越向头部公司聚集,投资方也多数为拥有国资背景的基金,或者BAT等巨头。

  业界曾称商汤科技为“融资机器”,在今年4月和5月,商汤科技连续完成了6亿美元C轮和6.2亿美元C+轮融资,阿里参与投资。9月,外媒传出软银有意投资商汤科技10亿美元的传闻。

  今年6月和7月,依图科技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C轮和1亿美元C+轮融资。

  去年10月,旷视科技完成了国风投领投的4.6亿美元C轮融资之后,在今年也有媒体传言其正在进行最新6亿美元的资金筹集,参与投资者中包括阿里。

  云从科技日前完成超过10亿元的B+轮融资,多家国有资本和地方政府基金加入。

  中金公司新三板负责人黄弋曾指出,全国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上半年仅有1679家获得创投机构投资。获得大额投资的企业主要聚集在独角兽企业,如蚂蚁金服、商汤科技、平安医保科技等。

  徐坤(化名)在2017年在中关村创业时,曾经雄心勃勃。在他看来,谷歌的TensorFlow框架并非无懈可击,而他要做的新的项目,在未来也会将之取代。而在去年融资完成后,至今为止,公司却再也没有拿到过一笔投资。

  创新奇智CTO张发恩将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段时期,总结为“后AI时代”。在他看来,算法在经历了爆发式发展后,逐渐进入了冷静期。也因此,再继续专注于算法和框架的公司,也都即将面临“过时”的窘境。

  “刚开始,纯做算法出来的,大牛的背景,一定估值上天。”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说,“但是现在大家看了一段时间,明白了光有算法没用,你得应用落地。所以贵和不贵其实是相对的。1亿美金天使轮贵不贵?肯定贵,但如果看到它是一个1千亿美金的公司,那肯定要进去,能投多少投多少。”

  AI公司的估值该如何计算?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朱祎舟给出的答案是,AI公司的估值从之前的“算法×人才”,演变成现在的“估值=算法+数据×商业价值”。“算法后面是一个加号,因为一开始大家比的是算法。但是当大家都有了数据和商业价值后,商业价值的重要性会迅速地超过算法,算法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

  落地之痛

  商业落地仍是大多数AI公司们不得不面临的痛。亿欧近期发布《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称,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

  人工智能不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模式创新,通过人口、流量红利能一下子成长起来,而需要慢慢学习行业的知识和需求,针对行业做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在2017年年报中,科大讯飞没有公布与京东合作的叮咚音箱的具体出货量;在2016年,这个数字为10万台。根据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在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阿里天猫精灵出货为70万台,小米小爱同学音箱出货为20万台。但是,为了获取市场,各厂商纷纷采取低价策略。小米的小爱同学推出时定价299元,阿里499元的天猫精灵在去年双十一推出了99元的券后促销价,百度今年发布的小度智能音箱以89元的尝鲜价推向市场。

  这样的低价,可以想象其利润空间会有多少。

  做B端,对于AI创业公司而言,同样是件难事。尤其是传统领域的企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数据化水平不一,对于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不了解。

  “大多数AI公司不了解如何实现B端市场商业化。”创新奇智CTO张发恩说,“很多公司认为,自己和客户之间是100公里的距离,我跑90公里,客户跑10公里就好了。但是不然,你会发现,客户连10公里也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跑。”

  第一批应用AI技术的,多为国有企业和金融、零售等传统行业大型公司。也因此,头部企业客户,也成为各AI公司争抢的对象。

  为了抢占IOT物联网市场,百度、讯飞都在烧钱做平台,一年几个亿砸进去,对使用者不仅免费,还给补贴。很多小型公司,为了抢客户选择免费策略,市场在2017年甚至出现过“一块钱的合同”。

  有业内人士对《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透露,AI公司几乎100%都是亏损的。今年各家AI公司都在拼命做营收。“亏钱可以,但是如果没有现金流就会很可怕。”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对《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表示:“到今天,国内的AI创业公司,能数出来的一线行业不多,比如安防行业聚集一大批AI创业公司,但是其他行业走出来的创业公司很少。除了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以外,公司得有一个好的商业化团队。另外,公司必须有持久战的准备,足够的资金,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不是以前几个人做一个APP就能够创业的领域。”

  不过,变化正在发生。一些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开始找到市场。

  正是依靠了AI和视频推送技术,今日头条才能在巨头环伺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成长起来。

  手机“刷脸”已经成为大众并不陌生的身份验证方式。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中的人脸解锁解决方案,均是旷视科技所提供。在博鳌亚洲论坛、G20峰会和两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上,旷视科技的智能安防和视频监控系统,都发挥了作用。

  随着国家对网络内容信息监管的加强,对于每日生产大量UGC内容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而言,上千人的内容审核团队都已经逐渐难以满足需求。图像识别公司图普科技,就是以“鉴黄”起家。

  AI公司们,也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拿语音领域来说,之前,90%的语音公司靠智能终端设备激活、开发费、定制服务费营利,收费是一次性的,属于传统外包模式。

  在亚马逊智能语音助手Alexa火了之后,很多公司开始做平台,国内现在有三大全链路对话平台:百度Duer OS、科大讯飞的AIUI、思必驰DUI。盈利模式慢慢转向接口调用、用户开发者平台调用、广告、内容调用。麦克风阵列也是一块很重要的营收。

  “在国内,技术是不值钱的,但是搭载一个硬件产品,销量就会起来。”一位业内人士对《今晚财讯》(ID:jinwancaixun)说。

  头部的AI公司,也开始进行产业战略投资,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商汤科技在今年6月和8月,分别投资了医疗互联网公司禾连健康和AI影像公司影谱科技;为了完善AI+IoT布局,旷视科技在4月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思必驰在2017年成立驰星创投,不仅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上下游产业链,也扩展到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孵化并投资了车萝卜、慧声、先声教育等公司。

  百度副总裁、百度风投CEO刘维对AI公司的未来抱有信心:“目前AI创业公司自身的效率受制于技术还不够成熟。有1%的想法已经开始落地,还有99%的想法要靠平台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我跟很多我们投资的企业说,‘这几年抓紧做好卡位’。只要卡住了这个行业、应用场景的‘位’,今天无论是一个机器人企业还是摄像头厂家,只要有甲方愿意买单,未来就是好日子。”

  技术成本会越来越低,技术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按照这个逻辑,AI创业公司的利润将越来越高。

  行业纵深是决定AI公司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创业公司能跑出来的机会。迅雷创始人程浩曾表示,行业壁垒是AI创业最夯实的护城河。

  他用医疗AI举例,“没有海量被专业医生标注的数据,再天才的科学家也无用武之地”。但在国内,获得医疗数据非常困难。但如果一个创业者在医疗行业耕耘很多年,也许获得数据来比大公司更容易。”

  AI焦虑的背后,正是对AI的期待。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时代的话题。但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成功,也并非几个项目、几场活动就能改变。AI不是改变一切的神话,但只有当挤出泡沫,才是真正的技术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开始。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相关推荐